A Bruised and Broken Identity

English poet 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 wrote beautifully of the ruins of Tintern Abbey, the 12th-century cathedral ruins found in Wales. A visit to the site makes an indelible impression. One sees greatness, yet one also sees ruins. One sees remnants of grand structures yet they have crumbled beyond repair, if not beyond recognition. So it is with humanity.

傷痕累累的身分

英國詩人威廉華茲渥斯(1770–1850 年)以優美的文筆描寫了汀特恩修道院(Tintern Abbey)的遺址,這是在威爾斯發現的 12 世紀大教堂遺址。他走訪了修道院遺址,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人們看到了嘆為觀止的建築,也看到了斷垣殘壁;看到雄偉建築的遺跡,卻已經毀壞到無法修復的地步,幾乎就要面目全非了,而人性也是如此。

選擇禮拜儀式不是按個人喜好點菜

改革宗教會若要復興其敬拜,就必須不斷在形式與自由之間尋求平衡,要提防過度倚賴固定形式,因為這樣的用法會產生出生硬的禱告、形式主義,而且西敏會議的敬拜指南警告說,這也會「產生並增加怠惰、不造就人的服事,僅僅滿足於其他人傳下來的固定形式,而不好好發揮自己的禱告恩賜 ……」。

身分危機引爆歸屬危機

身分的根基若是短暫易變的,其本質就是稍縱即逝。一旦這種暫時的身分因為受傷、經濟損失、離婚,或遭到社會排斥而被連根拔起時,人就會變的茫然、脆弱,如同在海上漂泊不定。

神的形象.人的身體.男與女.婚姻

神的形象.人的身體.男與女.婚姻

僅憑我「被造為人」的身份,我就已經學到了很多關於自己的知識。我已瞭解我是被神所造,也是為了祂而造的;我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我的生命是神聖的;我與所有同樣的人類一樣,共有基本的尊嚴與平等;我的身體是決定自我身份的關鍵元素。

我是誰?基督徒的救恩與身份

當我們許可某個元素成為福音的唯一定義時,福音就受到扭曲。連帶的,我們的自我認知、自我概念、自我身分也同樣遭受扭曲。

福音的各項真理不能獨立存在,自行其事。巴刻警告說:「教義的比例一旦失衡,錯誤的教義將隨之而起。」福音的各項真理,需要具備福音賦予的比例。所有真理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組美麗、平衡、細緻的整體。

疫苗與信經

生在二十一世紀的信徒,我們有兩千多年來歷世歷代聖徒所傳承下來的信經與信條,幫助我們面對不同的錯誤教導,面對這些危害信仰的「病毒」,我們如今不需要自己重新研發「疫苗」

聖餐的本質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設立這神聖的晚餐,以作為新約立約的筵席;祂吩咐我們說:「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祂)」;藉著如此行,傳講他的死,「直等到他來」;主的晚餐取代了逾越節晚餐,成為神與祂子民立約的筵席,如同十字架取代了出埃及的事件,成為歷史中救贖事件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