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敬拜神?(上)

若我們要在敬拜中放下自己的想法,按照上帝的規範和原則敬拜祂,就要明白我們敬拜的目的是什麼?從聖經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敬拜的目的,是要藉著耶穌基督進到神的面前,在舊約中是按照上帝設立的獻祭制度進入到神的面前,當耶穌基督在新約實現了救贖之後,我們就不再用舊約的獻祭方式進入到神的面前。

當姐妹與未信者談戀愛……

神賦予女性妻子、母親的身分(創二18、24、三16) ,但,我們主要的身分是什麼?我們是基督的門徒。跟未信者交往的姐妹是否看重「妻子」、「母親」的身分更勝於「基督徒」的身分呢?詹森牧師提醒,「身分的根基若是短暫易變的,其本質是稍縱即逝,一旦身分被連根拔起,人就會變得茫然、脆弱,如同海上漂浮不定。」

A Bruised and Broken Identity

English poet 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 wrote beautifully of the ruins of Tintern Abbey, the 12th-century cathedral ruins found in Wales. A visit to the site makes an indelible impression. One sees greatness, yet one also sees ruins. One sees remnants of grand structures yet they have crumbled beyond repair, if not beyond recognition. So it is with humanity.

傷痕累累的身分

英國詩人威廉華茲渥斯(1770–1850 年)以優美的文筆描寫了汀特恩修道院(Tintern Abbey)的遺址,這是在威爾斯發現的 12 世紀大教堂遺址。他走訪了修道院遺址,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人們看到了嘆為觀止的建築,也看到了斷垣殘壁;看到雄偉建築的遺跡,卻已經毀壞到無法修復的地步,幾乎就要面目全非了,而人性也是如此。

選擇禮拜儀式不是按個人喜好點菜

改革宗教會若要復興其敬拜,就必須不斷在形式與自由之間尋求平衡,要提防過度倚賴固定形式,因為這樣的用法會產生出生硬的禱告、形式主義,而且西敏會議的敬拜指南警告說,這也會「產生並增加怠惰、不造就人的服事,僅僅滿足於其他人傳下來的固定形式,而不好好發揮自己的禱告恩賜 ……」。

身分危機引爆歸屬危機

身分的根基若是短暫易變的,其本質就是稍縱即逝。一旦這種暫時的身分因為受傷、經濟損失、離婚,或遭到社會排斥而被連根拔起時,人就會變的茫然、脆弱,如同在海上漂泊不定。

神的形象.人的身體.男與女.婚姻

神的形象.人的身體.男與女.婚姻

僅憑我「被造為人」的身份,我就已經學到了很多關於自己的知識。我已瞭解我是被神所造,也是為了祂而造的;我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我的生命是神聖的;我與所有同樣的人類一樣,共有基本的尊嚴與平等;我的身體是決定自我身份的關鍵元素。

我是誰?基督徒的救恩與身份

當我們許可某個元素成為福音的唯一定義時,福音就受到扭曲。連帶的,我們的自我認知、自我概念、自我身分也同樣遭受扭曲。

福音的各項真理不能獨立存在,自行其事。巴刻警告說:「教義的比例一旦失衡,錯誤的教義將隨之而起。」福音的各項真理,需要具備福音賦予的比例。所有真理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組美麗、平衡、細緻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