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
「身分認同政治」已在文化對話中產生了一種新的「族群主義」,因為在形成政治聯盟方面,群體認同,已經贏過了政治哲學。如今,有人正不斷向我們肯定說:在性別的光譜中,除了男女「二元」的選擇外,現在還可以在這兩極之間任何一點,找到自己認同的身分。如此我們便已經進入了世俗評論家所說的「跨性別時刻」(Transgender Moment)。
性別是賞賜
上帝賜予我們生命,祂早已指定我們或男或女,每一個人從最早期(就是受精時)就已經是有上帝形像、有固定性別,有物質身體的位格。性別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是我們的身分。因此,在我們還沒有作出任何行爲和表達任何想法時,我們就已經是男生或是女生了。
不可撤走的那一杯
客西馬尼園的經歷,對耶穌肯定是一個很關鍵的時刻,極為關鍵。他才剛剛和門徒一起吃了逾越節晚餐,並設立了聖餐。他把祝福的杯子留在樓房的桌子上。他遞過去逾越節的最後一杯,就是祝福的杯,但他自己似乎沒有喝那杯。現在,他僅有的最後一杯,就是他的父在客西馬尼園裡,遞進他手裡,催促他喝的那一杯,這是神審判詛咒的杯。
新書推薦
本書簡介
偉大的基督徒領袖受到誤解在所難免,但是,像約翰 • 加爾文一樣,受到嚴重誤解的領袖簡直少之又少。他常被人視為一位冷酷、沒有人性的神學家。事實上,我們若逆著這些評價來檢視加爾文,反而更能看見事情的真相,本書將充分證明這一點…..
婚姻好難:基督徒能離婚嗎?
提及「婚姻」兩字,你腦海浮現什麼?浪漫愛情的延續?或是愛情的墳墓?對於婚姻,你的期待與認識是什麼?
基督徒的婚姻並非幸福的等號。婚前臉書曬恩愛,婚後一兩年就離婚黯然收場,筆者聽聞三四例。為何離婚?多少涉及一方或雙方不認識婚姻的本質,不願捨己。
不妥當的受難節儀式-從崇拜觀點檢視教會節期儀式及守節意義
復活節將至,T姐妹的分享令人感嘆。她參加過一場受難禮拜,流程中規中矩;但,最後一個環節,她深感不妥、不願參與……
你對「長老治會」認識多少?
泰瑞‧詹森牧師(Terry Johnson)在《崇拜主禮指南》詳細闡明,「在新約時代,基督教會的治理方式是直接聽從使徒的權柄與命令。使徒們瞭解有一天他們終將離開人世,因此提供教會一種具有代表性、議會性以及連結性的領導方式,並將此方式延用到以後的教會治理中。」
我們該如何敬拜神(下)
福音的邏輯並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依據改革宗神學中的「限定性原則」,這個原則指出在敬拜的儀式中只做聖經所吩咐的。依據這樣的原則,在設計崇拜的時候,必須回到聖經。聖經就會向我們顯出福音的邏輯。泰瑞·詹森在《崇拜主禮指南》中說道「福音的邏輯是遵循以賽亞書六章、主禱文及福音書當中的樣式。在讚美中認識真神時,我們看見自己的本像(罪人)、自己所需的東西(恩典),並為著神在基督裡所賜的禮物而感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