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ames Chan
身分危機引爆歸屬危機
身分的根基若是短暫易變的,其本質就是稍縱即逝。一旦這種暫時的身分因為受傷、經濟損失、離婚,或遭到社會排斥而被連根拔起時,人就會變的茫然、脆弱,如同在海上漂泊不定。
神的形象.人的身體.男與女.婚姻
神的形象.人的身體.男與女.婚姻
僅憑我「被造為人」的身份,我就已經學到了很多關於自己的知識。我已瞭解我是被神所造,也是為了祂而造的;我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我的生命是神聖的;我與所有同樣的人類一樣,共有基本的尊嚴與平等;我的身體是決定自我身份的關鍵元素。
我是誰?基督徒的救恩與身份
當我們許可某個元素成為福音的唯一定義時,福音就受到扭曲。連帶的,我們的自我認知、自我概念、自我身分也同樣遭受扭曲。
福音的各項真理不能獨立存在,自行其事。巴刻警告說:「教義的比例一旦失衡,錯誤的教義將隨之而起。」福音的各項真理,需要具備福音賦予的比例。所有真理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組美麗、平衡、細緻的整體。
聖餐的本質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設立這神聖的晚餐,以作為新約立約的筵席;祂吩咐我們說:「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祂)」;藉著如此行,傳講他的死,「直等到他來」;主的晚餐取代了逾越節晚餐,成為神與祂子民立約的筵席,如同十字架取代了出埃及的事件,成為歷史中救贖事件的最高峰。
罪惡的難題(第二講)
想想看,上帝命令亞伯拉罕將他的唯一的孩子獻上為祭;約伯失去了一切可以帶給他快樂與幸福的東西。在每個範例中,上帝都有一個完好的理由,允許人類遇到悲慘的際遇。在悲慘當中,即便無法瞭解上帝為何如此命定,他們仍堅持上帝是良善的信念,這就是他們信心的記號或成全。
即使人類在歷史中犯下了最大的罪行,亦即,將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基督徒仍宣稱:「上帝的良善不會因作惡之人所犯的罪行而不存在。」
罪惡的難題(第一講)
在所有對基督教真理的質問中,讓基督徒感到最強烈、最難處理,且一直都存在的挑戰,可能都是所謂「罪惡的難題」挑戰。我們所遇見的苦難及罪惡,似乎都在向世人呼喊說:「上帝不存在」(或至少是一位仁慈且全能的上帝不存在)。多數人認為,這個問題是護教者所有問題中最難回答的一個,其原因不僅僅來自於基督教中某些似乎明顯不合邏輯的觀點,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敏感而脆弱的人類,在面臨世上悲慘及罪惡的可怕時都會產生疑惑。
論爭辯(On Controversy)
在所有爭論的人當中,我們這群被稱為加爾文主義者的人,是最應該受到自己的教義所約束,為的是要向我們的對手,顯出溫柔與節制的心。如果與我們不同的人,確實有能力改變自己、能夠開啟自己的眼睛,並且柔軟他們的心,那麼,當他們因剛硬而冒犯我們,我們對他們的指責就不為過,我們就不是假冒為善了。但是,如果我們相信他們無法改變自己,我們就不當很嚴厲地與他們爭辯,卻要心存謙卑教導那些反對的人。
以信念形成的族群:基督徒
基督徒是不同族類,被分別出來,被人討厭的一群。耶穌說你們要被眾人恨惡受到逼迫,世人將鄙視你們。保羅在歌林多前書四章13節說:「人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
聖約兒童洗禮
進入新約時代後,並沒有增加新的教導。孩童並未被排除在聖約群體之外,反而是進入一個有更美之應許的更美之約(來八6),他們的狀態非但沒有減損,反而享有更特別的權利。
主日崇拜儀式
崇拜儀式的第一個禱告應當奉基督之名邀請三一神;懇求祂的臨在及恩惠;因祂的作為與屬性來讚美祂;求聖靈降臨及幫助,使我們得以「心靈與誠實」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