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宗神學院創辦人—紀念禮拜
主曆2024年12月4日上午11時,位台北市南京東路的「改革宗神學院」追辦了一場【高神總會派台宣教師暨改革宗神學院創辦人—劉煥俊牧師/尹春宰師母紀念禮拜】…
性別是賞賜
上帝賜予我們生命,祂早已指定我們或男或女,每一個人從最早期(就是受精時)就已經是有上帝形像、有固定性別,有物質身體的位格。性別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是我們的身分。因此,在我們還沒有作出任何行爲和表達任何想法時,我們就已經是男生或是女生了。
詩篇與蘇格蘭長老會
蘇格蘭長老會「在焦慮和危險時刻中,為了保持心靈的安定」,他們會轉向仰望詩篇,並從中「支取力量和安慰的言語」。
「正是在詩篇裡,他們找到了信心、耐心、勇氣和希望的聲音,帶他們走過那一段黑暗和煎熬的年月。」
詩篇與胡格諾派信徒
詩篇集「將本身的特色深深植入胡格諾派信徒的性格中,在造就這性格上,發揮很大的作用。」對於胡格諾派而言,「他們受召,要為自己的原則而奮鬥和受苦,吟唱詩篇的習慣,是上帝護理性的預備。」
詩篇與其他新教教會
美洲的改革宗和長老教會,如同當時的公理宗和浸信會一樣,持續「唯唱詩篇」的作法將近兩百年。
北美洲出版的第一本書是《詩篇集》(Psalter)。極受歡迎的《海灣聖詩》(Bay Psalm Book,1640 年)是美國清教徒的詩選,截至 1773 年歷經了七十次的印刷。
開啟嶄新美好的一年
開啟嶄新美好的一年
一般而言,讀完靈修作品後,人會「感到」比較舒服,這是因為其訴求比較是「人的主觀情感」,所以聽完後會有感覺r較好(Feel Better)。傅格森希望自己的靈修節目可以帶領聽眾超越感覺,以平易近人的語言,進入豐富的教義世界,進而讓聽眾能夠更敏銳地思想(Think Better)。所以聽了他的靈修後,信徒會 Think Better,而不僅僅是 Feel Better。
詩篇的完整性
唱詩篇就是唱詩篇集,每篇詩篇都有各自完整的主題。 《詩篇》作爲一個整體,其特點是神學、基督論和經驗的整全性。聖靈賜下了詩篇集,這是一個完整的集合,其力量是集體性的:哀歌並未與讚美分離;咒詛詩不與認罪分離,全部都放在一起。全備之基督的整全福音,可在整個詩篇集中找到。因此,改教家們製作了詩篇的詩集以供信徒歌唱,這是他們禮儀改革早期的一部分。
聖歌與讚美詩
最早期的基督徒曾為了基督而唱過聖歌(《聖經》內不在詩篇中的歌曲)和他們自己所作的聖歌。
《撒羅滿讚歌》(The Odes of Solomon,約主後 110 年)蒐集了以敘利亞文寫的四十首讚美詩,是基督教早期讚美詩的範例。不僅如此,我們還注意到,讚美詩很早即已成爲「基督徒表達其讚美的首選。」
留住聖誕節
留住聖誕節
傳統上,基督徒會在聖誕日隔日,將多餘的食物和其他東西裝箱,然後分給窮人。這樣,藉著看到其他人的需要並幫助他們,我們就將聖誕日留下來,以後每天都在過聖誕節。
中世紀和改教家對唱詩篇看法之一
雖然改教家並不提倡唯獨唱詩篇的作法,但歐德解釋說:他們確實表達了「對取自聖經的詩篇和讚美詩的偏愛」。原則上,他們並不反對適度使用「由人撰寫」的讚美詩。相反的,對詩篇曲的偏好乃是由於改教家都一致關切的原因,亦即:崇拜方式必須「符合聖經」。
耶穌被偷走了
不可否認的,聖誕節是全球最多人慶祝的節日。這原本有濃厚基督教氛圍的節日,也在商業活動的助長下,吸引非基督徒跟著慶祝。他們可能依稀記得,這節日和一個名為「耶穌」的嬰孩有關,但這嬰孩降生的意義對他們來說相當模糊。
傅格森牧師在他的《Things Unseen》靈修播客中提到一件往事,他透過一位警官無意中發出的「先知性話語」,發現人們雖熱烈地慶祝,但這節日的主角卻早早已從他們的心中被偷走了。
【歷史中的以馬內利】2024唐崇榮博士國際巡迴聖誕佈道會報導
【歷史中的以馬內利】2024唐崇榮博士國際巡迴聖誕佈道會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