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件商品NT$0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作者: James Chan

看見上帝護理之手(4)-苦難的目的

苦難雖會使人「蒙福」、本質為「良善的」,且與我們「有益」,但我們並不總是「明白」其目的,所以苦難應該使我們謙卑,使我們更敬畏神。苦難也激勵我們更多渴望神的幫助,催促我們回到祂那裡,藉著吸引我們來到祂面前來馴服我們,並教導我們禱告。

看見上帝護理之手(3)-逆境具有教化意義

以利戶瞭解人性裡的罪性、人在行善上無能為力、人的一切痛苦都是罪有應得,況且,任何人在神面前都沒有足夠的理由可為己申辯……

以利戶認為逆境本身具有教化意義,它不一定是神對罪行的懲罰。逆境往往具有教育功能,其原因乃是:「神有時會按其旨意,試驗正直人的順服」。這點是加爾文深思以利戶諫言後,所得到的細微觀察。

看見上帝護理之手(2)-神護理的不可知性

加爾文有時會將人比做是荒野中的野獸,無法在一切事上看見上帝的手。因此,人可能往往「錯誤解讀」神的護理。同樣的,加爾也文堅信一件事:「除非神藉著聖靈在我們心中做工,否則苦難不能帶來任何益處。」因此,當約伯的三友暗示,他的苦難乃來自於神的審判時,他亟需智慧才得以在不得體勸告中釐清真假。

神的榮耀──整合西敏改革宗神學的根基

葉提多博士在其著作《神的榮耀:整合改革宗神學視角的西敏神學根基》中,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東西可以整合『科學之后』呢?」他的回答就是「神的榮耀」。葉博士轉向《西敏準則》詳細解釋了他這樣的看見。《西敏準則》是教會所擁有最能豐富表達改革宗神學的標準。他從《西敏準則》(特別是《西敏大要理問答》)中找出六種視角,並在本書中詳盡探討每個視角。葉博士這麼做的原因,乃要顯示改革宗《西敏準則》神學統整的合一性。

一位失敗但蒙恩的父親

我們的家並不完美,上帝也讓我們吞下應有的後果。即便如此,上帝在我們家中做工以成全他美善的目的。透過雅各的家庭,上帝將救主帶給世人,並且為你及你的家庭成就了救贖。

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

「身分認同政治」已在文化對話中產生了一種新的「族群主義」,因為在形成政治聯盟方面,群體認同,已經贏過了政治哲學。如今,有人正不斷向我們肯定說:在性別的光譜中,除了男女「二元」的選擇外,現在還可以在這兩極之間任何一點,找到自己認同的身分。如此我們便已經進入了世俗評論家所說的「跨性別時刻」(Transgender Moment)。

不可撤走的那一杯

客西馬尼園的經歷,對耶穌肯定是一個很關鍵的時刻,極為關鍵。他才剛剛和門徒一起吃了逾越節晚餐,並設立了聖餐。他把祝福的杯子留在樓房的桌子上。他遞過去逾越節的最後一杯,就是祝福的杯,但他自己似乎沒有喝那杯。現在,他僅有的最後一杯,就是他的父在客西馬尼園裡,遞進他手裡,催促他喝的那一杯,這是神審判詛咒的杯。

A Bruised and Broken Identity

English poet 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 wrote beautifully of the ruins of Tintern Abbey, the 12th-century cathedral ruins found in Wales. A visit to the site makes an indelible impression. One sees greatness, yet one also sees ruins. One sees remnants of grand structures yet they have crumbled beyond repair, if not beyond recognition. So it is with humanity.

選擇禮拜儀式不是按個人喜好點菜

改革宗教會若要復興其敬拜,就必須不斷在形式與自由之間尋求平衡,要提防過度倚賴固定形式,因為這樣的用法會產生出生硬的禱告、形式主義,而且西敏會議的敬拜指南警告說,這也會「產生並增加怠惰、不造就人的服事,僅僅滿足於其他人傳下來的固定形式,而不好好發揮自己的禱告恩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