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與信經
近兩年新冠肺炎因著未能有效治療,及人們對其在潛伏期及無症狀情況下就有感染力這有異於其他常見流行傳染病的特性,而快速傳播肆虐全球,面對此情況許多國家都投入疫苗的研發,疫苗能幫助人體面對這類不熟悉、未具免疫力的疾病時,提前認識病毒的資訊,進而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對疾病產生抵抗力,但又不具有疾病的感染力,許多人期待疫苗的研發與施打能幫助疫情趕緊過去。
信經與信條在信仰上也扮演著類似疫苗的角色,教會歷史中出現過各式各樣的異端,否定聖經中重要的真理,誘惑信徒遠離真道,面對出現的異端,當時的教會領袖便會一同召開會議,確定信仰中重要的內容並以簡潔的形式記述,以幫助信徒在對聖經尚未熟悉時能快速認識聖經中重要的真理,使信徒在遇到異端錯誤的教導時能分辨錯誤的內容,而不會被引誘離開信仰。
以常見的三大信經為例,早期教會面臨許多的異端出現:馬吉安不承認舊約的神,因此《使徒信經》開頭便宣信上帝是舊約中那位「創造天地萬物的主」;諾斯底派否認基督真的成了肉身,《使徒信經》因此強調基督「因聖靈感孕,由童女馬利亞所生」。如上所述的眾多異端,加上早期教會聖經取得不易,當時的教會領袖便將信徒所需知道的基本真理精簡摘要,成為了《使徒信經》的雛型。
生在二十一世紀的信徒,我們有兩千多年來歷世歷代聖徒所傳承下來的信經與信條,幫助我們面對不同的錯誤教導,兩千多年來的異端雖有各式各樣的變種,但這些錯誤的核心歸根究柢是相同的,面對這些危害信仰的「病毒」,我們如今不需要自己重新研發「疫苗」,若能透過這些傳承下來的信經與信條幫助我們在還不熟悉聖經時快速認識聖經中重要的真理,並了解這些信經與信條在歷史上所要對抗的錯誤是什麼,我們就能對這些異端教導有了抗體,不會受其危害。
西敏信條吸收了《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等古代信經,及在其之前眾多改革宗信條的精華,是在政治與宗教激烈衝突的火爐中,經過千錘百煉後打造出來的,十七世紀時英國教會長期施行主教制,在教會治理與崇拜中遺留許多羅馬天主教的禮儀,當時國王查理一世試圖更進一步向羅馬天主教靠攏,並逼迫對此不滿而希望教會有更純正改革的人士(即清教徒),而後當查理一世試圖將主教制強推至實施長老制的蘇格蘭時引發了戰爭,查理一世為籌措軍費被迫召開國會,由於當時國會議員以清教徒居多,他們便盼望藉此機會重整英國教會,西敏會議就是在這樣的局勢中召開的,最後西敏會議總共花費將近六年的時間,進行了一千多場的討論,相繼完成了《公眾敬拜指南》、《教會治理指南》、《西敏信條》及《大小要理問答》,他們的工作有著穩定局勢及跨越時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