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ames Chan
加爾文書信選集
加爾文是一位受到嚴重誤解的基督教領袖。從他的注釋書和證道集,尤其是他的名著《基督教要義》,我們可以讀到他相當理性、一致的思想體系,但是,若要一窺他的真性情,除了他久未出版的書信集以外,沒有其他文獻可以提供如此生動、真實的描繪。這也是促成我想翻譯他的書信,並將他內斂、敬虔的情感,以及為神完全獻上自己的情操,公諸於華人基督徒的原因,好讓人們可以從其內心世界,從新評論並真正認識這位「具爭議性」的人物。
看見上帝護理之手(6)-護理與罪
苦難的「雙重目的」:
第一,苦難要治死顯而易見的罪;
第二,使那些不立即顯明的罪浮現出來。
因此,護理應該使人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它可以幫助人發現已知的罪,並從我們裡面挖出原本隱藏的罪。
看見上帝護理之手(12)-苦難中的屬靈爭戰(二)
基督徒生活本質上是一場競賽,我們必須傾全力堅持下去。加爾文透過走天路和衝突這兩種概念強調這點,這是一場信徒無法避免的聖戰。
對加爾文來說,約伯證明了,一個人若經歷掙扎和反對,這並非暗指其靈性已失常或缺乏信心。痛苦乃在預料之中、阻撓乃常有之事,我們應當「預備好自己加入戰鬥」。
看見上帝護理之手(12)-苦難中的屬靈爭戰(一)
禱告是基督徒生活的縮影,它反映了人在護理底下遇到困難時的掙扎。加爾文在許多約伯記講道中詳述了這種掙扎的本質,亦即:基督徒的生活從頭到尾都是一場爭戰。
加爾文表示,護理中的痛苦經歷會影響我們與其他人的關係。我們可能會從苦難中獲益,亦即會學習體諒、敏感於其他同受試煉的人。這樣,護理就促使我們活出聖徒相通的生活。
看見上帝護理之手(11)-在苦難中學習捨己
我們需要學習「駕馭我們的感情」,免得我們因為對護理作出過度的反應而有罪。我們的情感蒙蔽我們,使我們失去了理解能力,也使我們放肆不受約束。
看見上帝護理之手(10)-在苦難中禱告
禱告成了我們完全依靠神的一種表達,這是護理的必然結果。禱告也表達了我們與神的團契相交和「緊密關係」,這是一種看見父親以慈愛待我們後所產生的反應。因此,對加爾文來說,基督徒的生活就是禱告生活,這是我們所知的最大特權。
看見上帝護理之手(9)-苦難中的忍耐及喜樂
在約伯受試煉期間,他對自己的「情感宣洩」深感不安,導致他有時變得焦急難耐,這種表現不僅僅是對逆境的不滿,而且是一種強烈的情感和蓄意的抗衡,它會表現在與神相爭上,將自己抬高到與神「平等」的地位上,進而故意找神的毛病。
「因此,神子女擁有的喜樂,與非信徒和世人的快樂大不相同。」為何不同?加爾文解釋道,因為非信徒「為了他們手裡所抓住的感到歡喜……」,而信徒喜樂則是「因為他們認識到神的良善,了解神善待他們,更勝於自己的父親。」
看見上帝護理之手(8)-謙和及敬畏
加爾文表示,這種從回應神的護理所產生的敬畏,應該「使我們閉口不言」,使我們放下自我,防止我們走到僭越、「放肆大膽」及「虛空」,進而生出真正的喜樂,而這些都是「將神的羊群與漫遊野地的野獸區隔的真標記。」逆境尤其適合培養人對神的敬畏,因為上帝如父一般的手若不托住我們,逆境就會突顯我們的脆弱和不安。
看見上帝護理之手(7)-護理與順從
加爾文喜歡用「駕馭脫韁的野馬」來形容人不願意降伏於神的管治。我們要「敬重」神各樣的判斷,而不要與其對抗,即便我們無法理解其中的奧秘!這種試煉目的是阻斷我們對所有人的依靠,而單單仰望神自己,而其目標是將人分別為聖。
看見上帝護理之手(5)-試煉是子民特權
神按其「喜悅的美意」,使其護理「臨到」每個人;沒有一個人會因為自己過於「微小」,而不受到神的關注;護理是上帝的聲音。因此,無論是從別人或自己所受的試煉,我們都可以從中學到功課。